地理学家胡焕庸曾在祖国大地上画出一条斜线,分出了“两个世界”。望着这条分界线,他感叹:“其多寡之悬殊在线股票炒股配资,有如此者。”
如今,在南海之滨,急速发展的珠海也面临类似问题。磨刀门水道将珠海分为东西两部,成为珠海版的“胡焕庸线”。
强烈的现实紧迫性之下,珠海抓住全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重大契机,全市动员、全域作战,打破历史遗留桎梏、破解现实发展困境。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一个崭新的珠海已经整装出发。
●王韶江林郁鸿
本版摄影:关铭荣
下好“先手棋” 前瞻布局谋发展
如何打破“东西、城乡、陆岛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现状,是珠海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珠海122个行政村和48个涉农社区中的绝大部分都集中于西部地区,但无论是经济发展质量,还是城镇化程度、基础设施配套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西部与东部都存在一定差距。
即便是横向对比珠三角其他先进区域,珠海的农村面貌、乡村治理水平发展也比较滞后。
短板越多、差距越大,可供发展提升的空间就越多、越大。艰巨的现实任务,给珠海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延展空间。
善治者谋局,善谋者致远。对照省委“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基本改变”的目标要求,珠海不断强化政策支撑,迅速搭建起“1+N+X”政策框架。
路径很清晰。珠海在全市层面部署11方面51项重点任务,列出2023年重点工作清单;围绕产业、农业农村、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领域,制定配套措施文件;各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分别出台具体实施方案。
作为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时间表、路线图已定,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指挥下,各项工作进入快车道。
从实施路径看动向,产业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石,因地制宜夯实县域经济成为首要任务。
珠海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产业立柱、招商引资、土地整备、园区提升等“六大攻坚行动”;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推进5.0产业新空间及蓝领宿舍配套、园区配套建设,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聚焦深海养殖、远洋捕捞、渔港经济、休闲渔业“四大业态”,发挥港珠澳大桥联通优势及洪湾渔港枢纽作用,激活海洋经济新引擎。
农村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基础单位,也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所在。
在村一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珠海立足“土特产”文章,引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高标准打造以水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预制菜产业新高地,同时进一步推动乡村餐饮、民宿等行业发展,培育“美丽乡村+”经济新业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建设绿美珠海,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及乡村绿化美化“四大工程”建设,打造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
此外,珠海还在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学位建设、名师名校倍增,稳步推动医疗、养老、文化、健身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风劲帆满海天远,雄师迈步新征程。呼之欲出的“百千万工程”珠海样板,正在全省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承担更大责任、体现更多担当。
勇闯“无人区” 开辟融合新赛道
珠江西岸的发展热土上,港珠澳大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及浪漫情侣路、过百美丽海岛,共同组成这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轮廓。
集地缘优势、政策利好、品牌活动、自然风光等于一身的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定位,也为各区因地制宜、创造性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夯实了根基。
位于港珠澳大桥桥头堡的南屏科技工业园,是珠海发展最成熟、单位产值最高的科技工业园区之一,近年来也面临着空间载体不足、产业亟待升级的挑战。
有限的土地资源留给谁?香洲区喊出口号:“坚持将最宝贵的空间资源用于产业发展!”
依靠壮士断腕的勇气,香洲区突破桎梏,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目前,南屏科技工业园区产业用地规划容积率已整体提升至3.0,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
目光移至磨刀门水道西侧的金湾区,低效用地正在迎来新生。
“这片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崛起一个新项目——红兴·陆零产业生态城,未来这里不仅将建起百万平方米量级的产业新空间,还将打造一片生产集约、生活舒适、生态宜人的发展新高地。”看着眼前被逐渐盘活的低效用地,金湾区红旗镇党委委员杨斌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拟改造的0.6平方公里老旧工业区是联港工业区的起步区,属开发利用低效、经济产出低效的双低效工业用地。为加快激活“土地存量”换取“产业增量”,金湾区集中力量攻坚“硬骨头”,使其成为珠海首个低效工业连片改造项目。
作为珠海地理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9.2%的斗门区正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战略性产业集聚发展区和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文旅融合产业为特色、高端制造工业为反哺的三产融合示范园区,打造全市城乡融合发展主阵地,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区。
此外,各功能区也以时不我待的拼劲、争先恐后的闯劲,争当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排头兵和生力军:高新区唐家湾镇开创“国企+村集体”共建产业空间新模式;鹤洲新区(筹)深耕海洋牧场,打造蓝色引擎……珠海正以改革创新赋能强区兴镇富村,全面激发区、镇、村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跑稳“接力赛” 政策助力添动力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轻轻松松、一蹴而就,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的“硬骨头”。
聚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等难点、痛点,珠海各部门展开集智攻关。
摊开珠海地图,星罗棋布的村庄散落各处,交织成网。然而农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等诸多现实问题,成为城乡融合的枷锁。
珠海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的进程中,着重抓关键两步。
首先是做强县域这个龙头、做实乡镇这个节点。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围绕做大做强中心镇、建设现代化美丽圩镇出台系列方案,明确:2025年,所有圩镇达到省级基本要求,中心镇达到美丽圩镇省级示范要求。
聚焦“强化镇一级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强化政策支持,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预制菜高质量发展、海洋牧场建设等领域切实发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在村一级,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珠海改革探索的“脚步很快”。
为强化自然资源空间要素保障,《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村村有物业”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应运而生,肩负起探索乡村地区存量建设用地规模使用方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责任。
《意见》明确,加大用地用林指标向乡村重大项目保障倾斜的力度,优先向欠发达村倾斜并严格落实每年不少于10%的市级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与此同时,鼓励村集体自主开发、村企合作开发、政府统筹开发和企业主导开发四种留用地开发模式,并明确留用地的权益补偿、使用和流转收益等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在“村村有物业”的政策助力下,“沉睡”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快速激活。
“全面铺开的‘村村有物业’工作,让全市近30万村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蒋道平表示,至2025年底,金湾区、斗门区共115个行政村,每个村将确保有不少于10亩的留用地或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发展“村村有物业”。
被“唤醒”的土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舞台,越来越多资源汇集起来形成合力。
接下来,珠海将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持续抓好区镇(街道)扩权赋能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改革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奋力谱写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特区新篇章。
创新案例
桂山镇:激活“蓝色引擎” 建设“海上粮仓”
从桂山岛外数公里的空中俯瞰,海上密布的深水网箱整齐排列,如同一双双深邃的眼睛,望向天空。网箱内,各类鱼群穿梭,编织着珠海海洋牧场的未来。
在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当下,珠海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实现县域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经略海洋经济,建设“海上粮仓”。
目标并非心血来潮,珠海有着制胜海洋经济的“利器”:坐拥全球第一艘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智能化养殖平台“德海一号”、全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网箱“澎湖号”两座深海智能养殖平台,以及394个深水网箱的鹤洲新区(筹)桂山镇正在打造“渔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其中,“澎湖号”拥有1.5万立方米养殖水体。自2019年7月投放运营以来,其最高单季养殖量达到50吨,是一个集波浪能发电、养殖、旅游、通信为一体的半潜式海上渔业综合平台。
当夜幕降临,“澎湖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上依旧灯火通明。借助波浪能、太阳能发电,“澎湖号”一天的储电量达到500度,相当于一户家庭两个月用电量,实现了在深海中清洁能源的自给自足。
值得一提的是,“澎湖号”不仅是一座“海上牧场”,还是一个旅游平台。随着海洋牧场游日渐火热,越来越多市民选择来到“澎湖号”,坐在方方正正的养殖区域旁,体验海钓乐趣。
“渔旅结合所带来的附加值非常高。”参与“澎湖号”研发设计的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博士王振鹏介绍,自营业以来,“澎湖号”海上旅游平台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营业额超过200万元。同时,以“澎湖号海钓”为主题的旅游休闲路线已经成为广东省11条精品休闲渔业线路之一,获得“广东省休闲海钓基地”等称号。
“渔旅融合”让海洋牧场中的“一条鱼”产生了“多条鱼”的价值。
鹤洲新区(筹)桂山镇党委书记王先睿介绍,“桂山镇正在开发桂山海上风电试验场观光路线,构建海洋牧场、观光旅游和休闲渔业融合开发的海洋生态旅游新模式,推动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转型,通过离岛海钓、出海观光等系列运营活动,助推渔民转型发展、增加收入,实现渔业养殖生产、科技观光与休闲垂钓三产融合。”
深海养殖的迅猛发展,引领桂山镇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步入“快车道”。
目前桂山海域已建设深水网箱394个、养殖面积达226公顷,全镇渔业年均养殖产量达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2亿元。到2025年,预计桂山镇大型养殖平台可达7座,养殖工船1艘,养殖水体接近44.4万立方米,年产值4.7亿元。
一线实践
鱼月村:
发展“物业经济”
筑起“富民强村”梦
在“百千万工程”加快实施的进程中,珠海推动各区镇村掀起一轮“百团大战”,城乡处处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宏观时代背景,落在微观村居中,呈现出多样面貌。
曾经默默无闻的鱼月村,正在跨越城乡二元鸿沟,成为珠海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本。
“沉睡资产”再“生金”
得益于优越的交通区位,近年来三灶镇走上经济腾飞之路。位于三灶镇中心城区的鱼月村,也跟着抢抓机遇,盘活村组物业资源。
2022年,鱼月村定家湾组集约8.1万平方米土地合作建设的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集工、商、高新科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端园区。
此举不仅为航空科技、医药产业、高新技术、新能源及配套产业入驻预留了充足的土地,为金湾区打造全市产业发展主战场拓展了空间,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定家湾组获得转让费共约2.7亿元,平均每年收入673.86万元。
盘活土地资源之外,鱼月村还在扩宽经营渠道,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我们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发展物业经济。像闲置厂房改造的金山林酒店,不仅盘活了‘沉睡土地’,而且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60多万元。”鱼月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邓俊海介绍,2022年,鱼月村集体经济收入1413万元,比2021年增收3.4%;股东人均分红1.52万元。
“协商议事”聚合力
近年来,鱼月村通过落实村民议事协商制度,让广大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以高质量基层社会治理赋能“百千万工程”。
“争创新时代文明乡村、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秩序,不乱停乱放……”一条条、一项项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被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通过。
“以前对这些工作都不太关心,现在自己参与其中,整治好自己房前屋后的卫生,感觉特别有成就感,现在想的是要时时刻刻保持好。眼看着身边环境美,民风正,这生活是越来越美好了。”看着村居的可喜变化,鱼月村的村民张先生感慨道。
自1999年起,鱼月村就积极落实村民议事协商制度,发挥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村级事务自我管理水平。
村民合力之下在线股票炒股配资,鱼月村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第三批红色村试点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